在广州执教10年,法国人马菲成了广州唯一一名外籍马术教练。
事实上,即便算上中国的马术教练,这个群体在广州的总人数也少于20人,他们分散在仅剩的3家(这个数字,在鼎盛的奥运时期,曾是7家。)马术俱乐部,坚守着各自的梦想。
一马难求,人才稀缺,投入不菲,认知不足。
对于马术在广州的盛衰演替,不管是马菲,还是马术俱乐部的负责人,每个人都在倾吐苦水,既有为行业不景气的无奈,也有为苦苦支撑难见万木春的凄凉。
近代马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出现的“骑手俱乐部”,拟订了赛马管理章程和比赛规则,对骑手的服装、姿态、动作都有一套精确的规范。那个时候,马术是英国贵族式运动,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交圈的代名词。
不过,在广州,即便一如马菲所言,“像广州这样的南方大都市,人口多,经济发达,人们收入较高,生活水平相对也较高”,但是作为一种在南方并不常见的动物,马对于人们而言,是陌生的;对于如何控制马匹完成各类动作的马术,人们更是误解多多。这些误解,常常让马菲哭笑不得,以至于每每都需做出如下修正。
“策马奔腾,那是野骑,不是马术。”
“人不是凌驾马之上,马也不是人的电动车,人与马是伙伴、搭档,是相互合作和尊重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执教马术期间,马菲还发现,马术能够唤醒人类遗失的一些本性,唤回游离的灵魂。听上去,再玄乎不过,但是当智障法国小女孩通过马术找回自信,自闭的广州仔学会与人正常交流的时候,马菲有了守望马术的更多理由,哪怕她曾经为此被踢断过肋骨,差点丢掉性命。
马菲说,去年她回了法国两个星期,但是刚下飞机,广州就上了心头。毕竟,十年不短,更何况还要像惦记自己的孩子那般,惦记着那群朝夕相处的马匹。
现在,马菲的手机铃声是马叫,手机挂饰和钥匙包都有马的影子,即便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即便承认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但是,她说,她会一直留在这里发展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