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时候,“匹”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仅限于计量布帛等纺织品,比如匹练是一匹白绢,匹帛和匹段都泛指纺织品。四丈为一匹。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出自于白居易《卖炭翁》的名句,其中“半匹红绡”指的就是两丈生丝织成的薄绸子。
然而用“匹”来计量马的单位最早出自《尚书·周文·文侯之命》一书中:“马四匹。”《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可见用“匹”来计量马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
稍后的《周易》中也出现过“马匹”一词:“月几望,马匹亡。”但在这里,“马匹”不是马的总称,“匹”是配偶的意思。其大意是:月亮快要圆满了,马失去了配偶。
后来为什么把“马匹”作为马的总称呢?
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向自己的学生颜回做过详细的解释。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一起出门旅游,登上鲁国境内的泰山后,师生二人向东南方向眺望。孔子问颜回有没有看到苏州的阊门(苏州古城的西门)。颜回远眺了一会儿,回答道:“看到了看到了!” 孔子又问道:“门外有什么东西?” 颜回回答道:“门外有一匹练(洁白的熟绢),前面有一束生蓝(草料.)。”孔子听了哈哈大笑道:“那不是一匹练,那是一匹白马在吃草呢!” 孔子又问道:“你知道为什么用匹来计量马吗?”
颜回哪有老师那么渊博,自然不知道,于是,孔子解释道:“在阳光下,马的影子有一匹那么长,也就是长达四丈,故此称马为马匹。”
除了孔子的解释之外,东汉时期对“马匹”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解释。
第一:良马=君子?
良马和君子都需要由具备慧眼的专业人士“相”后才能确定,可见良马能够和君子相匹敌,故称“马匹”。
第二:眼观四丈
马在深夜奔驰,能看到眼前四丈的距离,故称一匹。
第三:马腾跃
度量马腾跃而前的长度是四丈,故称一匹。
第四:马=帛?
死马的价格是一匹帛,故称一匹。
第五:乘马=束帛?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通常都是“乘马”和“束帛”,“乘马”是四匹马,“束帛”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帛的计量单位是一匹四丈,正好跟乘马四匹马的数量相匹敌,于是就也用匹来计量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