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马业逐步发展,举办的大型赛事也越来越多。比赛虽然精彩绽放,但是有些东西实在是不吐不快。
01 去年的民运会通报马术项目赛果时,只报代表队和“运动员”,比赛时跑得气喘吁吁的马的名字,不知奔何处去了。通常来说,国际上的速度赛马,公布成绩时胥以马为主,骑师和马主等为辅;而马术赛则恰恰相反,主要报骑师,顺带提马。 除此之外,即使不是老行尊,只要稍稍眼利便可发现:同是以中文称呼“竞赛马匹策骑者”,赛会公告或新闻报道中,香港和新加坡谓“骑师”,日本与中国称“骑手”,而民运会等国内赛事则唤“马术运动员”,——如斯一骑各表,胡里胡涂,似乎莫衷一是。 姑莫论众所周知的原由,日本、新加坡、中国虽同处东亚文化圈,却各有各的政治算盘要打,以至于文化迥异,从英文迻译赛马用语不一,本是不足为怪。然则香港与内地,甚或同处内地,对于赛马术语的运用,不知是否也要“一国两制”? 02 那末,我们来“文化分析”一下各种称谓为何各异。无需抬出《说文解字》《辞源》,即可分辨“马术运动员”“骑手”“骑师”之层级高下。中国有一样特殊文化,喜欢将平日通俗易懂的称谓,经由官方或报章的筛子一滤隔,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素常惯见的人群,立地恍惚缥缈起来。譬如,将司机或车长叫作驾驶员,飞机师叫作飞行员,空中小姐叫作机舱服务员,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叫作文字/艺术/新闻工作者,不一而足。“师”与“家”乃敬称,“员”与“者”纵令不是矮化,也是“中立之平庸化”。 网络配图。 盖因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中国新闻中枢”对此未有定音,中国赛马会亦未有定案,不得已,笔者惟有旁征“薄”引,据香港赛马会二零一四/二零一五年度马季赛事规则内之明文定义,“骑师(Jockey)”乃指持有牌照而获准受雇策骑马匹之人士,为“见习骑师”积累一定头马及经验方可晋升,而“见习骑师”需入读见习骑师学校,同香港马会签约,并持有牌照,缺一不可。赛马骑师通常自幼受训,一般身形矮小,体重受严格控制,以符合赛驹要求的磅数。换句话说,于香港当受薪的职业骑师,不是路人甲乙皆可为之,纵向而言,“骑师”相对“见习骑师”乃一职业进阶;横向而言,相对“骑手”“马匹策骑者”“赛马运动员”则益显专业与崇高,系尊谓。 03 中国内地的速度赛马与马术尚未完全职业化,很多骑师都是半路出家,隔三差五一场比赛,遂坐上马背入闸等发号枪响,根本谈不上“职业”。尊重骑师与否,颇可看出其所处马业发展之盛衰。赛马不论平地竞速抑或越野障碍又或马术,皆讲究马匹“血统论”“出身论”,看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气回颳,“政治不正确”,实乃世人刻意蒙蔽之真相,不敢声张而已。同样,赛马术语也要“优生学”,崇优不骛劣,在一相对稳定的统一规范内,择善取录。 网络配图。 04 同一国内,为免视听紊乱,应统一同业标准,始于统一称谓。这不仅仅是孙悟空应该叫弼马温,猢狲,抑或叫美猴王,齐天大圣的问题,更是如何延继中国马业香灯的“重要细节”。英国、澳洲、纽西兰等英语世界,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赛马之正式用语均有明确界定,不是今日说一,明日说二,北曰西红柿,南曰番茄。而中国赛马方兴,驰骋不止,正途邪路,必需一步一脚印,师法前贤,与世界同行接轨,不是说凡西必亲的紧跟车尾,我们不是一再强调“摸着中国特色的石头过河”,绝不照搬西方模式么?境外的香港赛马历经百年,是内地同行之前辈,我们或许不需强同标准,但必须有自己国内的划一准则。“骑师”“骑手”,孰优孰劣,合该来个斩截了断。 网络配图。 当然,称谓上“转型升级”了,外壳包装“见得人拜得神”,而内里的精神、观念、规矩、制度等,不能疏忽。只顾抢搭华丽鸡棚,然棚内非病雏即死鸡,空有一副冠冕堂皇,欲速则不达,是故为中国赛马事业奔走拚命的同仁万莫沦为“波将金”,切记,切记。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