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很多人会说,国内大部分耐力赛上,纯血马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常见。也有一些赛事渐渐出现纯血马夺冠的现象,但很多人不知道,在2013年内蒙古西乌旗“白马节30.5公里耐力赛”上,前四十名全部由中国本土马种——蒙古马获得,而参赛的半血马、纯血马都铩羽而归。但随着现代赛马对国内赛事影响的不断深入,中国特有品种,曾经因为蒙古横扫欧亚大陆而闻名于世的蒙古马正在逐渐衰落。
历史:它凭优势成为曾经“马之帝国”象征
相对于欧洲广为流传的“上帝之鞭”不同,蒙古马因为年代更近,随着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和蒙古帝国,一起流传于世。并且由于蒙古马各种优秀的特点与蒙古军队对马匹使用的良好习惯,一直成为流传在欧亚大陆的一张名片。有一位马圈前辈曾经说过,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时候,到马场要求骑的不是高大的纯血马或品相较为清秀的半血马,而是粗壮的蒙古马,因为他们知道,那时候蒙古人就是骑着这样的马横扫欧亚大陆。
蒙古兵攻战中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面,骑兵都是顶盔掼甲,手持闪亮的骑枪或艳丽的旗帜,在宽阔的道路上威武驰骋、队列森严。但在中原实际的骑兵行进的时候,有学者研究指出,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为了珍惜马力,尽可能将马匹体力用在战场冲锋上,骑兵一般着轻甲牵着马匹行军,重甲有专门的驮马或马车运输,有时候甚至连武器都会交给副兵保管,马背上除了短刀、弓箭之外再无他物。直至冲锋前才穿戴盔甲、装备武器,进入骑兵加速,冲破敌军军阵或追击溃败敌军。也正因为马匹限制,中原王朝除了汉唐、明朝,很少主动对外追击游牧民族。
蒙古军队出征
但从蒙古草原起家的成吉思汗就不同,他利用蒙古马耐粗饲、耐力好、数量多的优点,为骑兵们实现一人三马的配置,并制定轮换骑乘的军规,在换马不换人的前提下,实现了军队尽可能大的作战半径,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其次,在一人三马的配置下,还注重母马的配置比例,据文献记载,蒙古军队采用以战养战、就地筹粮的政策,但在一些贫瘠之地或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母马提供的马奶可有效保持军队的作战能力。
历史上对蒙古马确切数量开始有记载的可追溯到明朝期间,据典籍资料显示,明朝在北方东自大宁(今承德地区)、西至守夏皆是牧马地;并在宣化、大同等地设马市,明万历三年(1575年)规定每年互市定额3.4万匹。清朝在察哈尔设左右两翼牧厂和两处御马厂,全盛时期养马达10余万匹。这些数字都是官方交易或官方机构饲养数字,第一赛马网推测,全蒙古所有马匹数量应在这个数字的5—8倍之间。因为曾有学者统计,在1950年,仅内蒙地区就拥有马匹数量45万头。
现状:新世纪之前数量骤减、新世纪后略有回升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马匹数量一直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977年马匹数量达到1144.7万匹,居世界之首。受此影响,内蒙古地区的马匹数量也逐年递增,在1975年达到最高峰的239万匹的数量,由于当时尚未广泛引入外血进行改良,在这个数量的影响下,马匹质量应当属于历史最佳。
对于蒙古马的运动数据,也有一些历史数据。建国以来,由中国最权威、已故谢成侠教授任编写组组长编撰,农业部出版的《中国马驴品种志》中是这样描述蒙古马:“蒙古马体高一般为120—132cm,东部草甸草原和农区的体格较大,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农区则较小。”蒙古马的持久力强,也是有历史资料记载的。据1903年在北京至天津之间举行的120公里长途骑乘赛记录:38匹蒙古马,冠军为7小时32分钟,前100公里仅用5小时50分钟。1950年,蒙古马中的铁蹄马在当年59公里的那达慕大会上,58分钟就跑到了终点。当地有民谚:“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据1952年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赛马记录:20公里用时30分钟。据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运动会赛马记录:1000米为1分21.3秒;3000米为4分6.6秒;5000米为7分10秒;10公里为14分37.2秒;15公里为23分57.4秒……走马记录为:1000米1分52秒;1600米耗时3分45秒。据1978年11月进行的挽力测验记录:单马(乌珠穆沁马)拉胶轮大车,在中1000公斤,1小时30分走完10公里;在中500公斤1小时51分钟走完20公里。呼吸、脉搏、体温在测后40分钟恢复正常。最大挽力平均为270公斤,为体重的80%—90%。体征40分钟后恢复正常,这恰恰符合国际耐力赛的要求。
就是这种良马,在现代赛马市场却被漠视,处境可怜。有学者总结为:“没有定向培养,没有血统谱系,没有现代人为其发展所能提供的一切。蒙古马如今的境遇,就是趋向自生自灭。”甚至在国内一些马场,蒙古马都不被认真饲养,没有厩舍,只有在骑乘的时候才记起它们的存在。并且因为役用、骑乘、农耕作用逐渐退化,马匹不再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存栏数量急剧下降。十多年来,因国家相继出台退牧还林、恢复生态、禁牧等政策、市场冲击和极端天气影响,牧民转而饲养生长期短、收益高的牛羊,马匹存栏量进一步减少。因此目前蒙古马存在存栏少、不成规模等劣势。
不过近年来,由于本土品种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引入蒙古国纯种蒙古马的行动也在不断进行。而在学界蒙古马专家芒来教授和地方政府、社会组织、马主等共同支持下,蒙古马保护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国著名马评人、赛马专家,新中国现代赛马的见证人、参与人,第一赛马网创办人陈彼德曾经说过,广州赛马会为了寻找优质赛马,曾经深入内蒙古腹地,终于发现优质赛马乌珠穆沁马,并引入广州作为速度赛马,成绩优秀,与传统名马三河马、伊犁马一起成为当时广州赛马会的主力用马。目前,蒙古马共有乌珠穆沁马、百岔铁蹄马和乌审马等几个主要类群,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及蒙古国和原苏联部分地区,约占中国马匹总数的一半。
未来:作为蒙元马文化载体、耐力赛马,它仍有潜力可挖
虽然马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远不如前,但随着近年来各地赛马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体育产业及产品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对全民健身、特色小镇、物种保护、名族特色项目保护等多方面原因,赛马运动和休闲骑乘项目正在北方乃至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蒙古马耐粗饲、易调教、骑乘舒适、安全度高的特点比较适合初级马术或休闲骑乘的需求,较低的费用也使其普及和推广有了一定市场。现在,大部分景区或休闲农庄都会引入马匹骑乘项目,蒙古马这种易打理、成本低的马匹或可瞄准此类市场进行推广。
此外,内蒙古也通过举办各种民族赛马、推广草原那达慕、冰雪那达慕等体育活动,建立蒙元文化马术表演、历史剧演出等文化项目,促进传统蒙古马及蒙元文化的推广。这些蒙古马在未来或可通过这些赛事或文化项目,筹集资金,并通过政府拨款、社会统筹等方式,将蒙古马谱系登记、定向培养等工作完善起来,重现蒙古马帮助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的盛况。此外,现在也有一些蒙古马改良项目正在进行,他们通过引进产肉、产奶量较好的外来品种,与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开发新产品以开拓市场。速度赛马的发展也引入了许多血统优秀的外国纯血马,对蒙古马品种进行改良,并用于赛马、娱乐、旅游骑乘、主题活动、大型影视节目和马文化开发等,拓宽了马匹的应用渠道,打开了相应的市场。
特别在赛事举办方面,内蒙古通过承办国家级赛事、打造本地品牌赛事,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蒙古马或改良马比赛。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承办的中国速度赛马大奖赛、国际马术节,鄂尔多斯举办的国际那达慕大会、通辽举行的8.18马术节等活动、锡林郭勒盟举办的马都常规赛等都为蒙古马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曙光。再加上各级马业、马术协会的不断完善,以行业协会带动产业发展、规范产业带动科学育马、人才培养,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想见,蒙古马改良、发展的车轮经过近几年的推动,已经缓缓启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正确方向的把控,驶上快车道、通向光明未来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来源第一赛马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