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马匹运动的蓬勃发展,全国马术俱乐部从2017年1000多家发展到今天的3000余家,面对数量庞大的马匹运动参与群体对竞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倒逼着市场增加马匹赛事数量和提升质量,以及宣传报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01
在某届民运会通报马术项目赛果时,只报代表队和“运动员”,比赛时跑得气喘吁吁的马的名字,不知奔何处去了。通常来说,国际上的速度赛马,公布成绩时应以马为主,骑师和马主等为辅;而马术赛则恰恰相反,主要报骑手,顺带提马。
同是以中文称呼“竞赛马匹策骑者”,赛会公告或新闻报道中,香港和新加坡谓“骑师”,日本与中国称“骑手”,而民运会等国内赛事则唤“马术运动员”,——如斯一骑各表,胡里胡涂,似乎莫衷一是。
姑莫论众所周知的原由,日本、新加坡、中国虽同处东亚文化圈,但因政治体制不同,各有各的文化特色,从英文翻译而来的赛马用语不一,本是不足为怪。然而国内媒体对马术赛事的各类专业用语也出现不同的说辞,这不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02
那末,我们来“文化分析”一下各种称谓为何各异。无需抬出《说文解字》《辞源》,即可分辨“马术运动员”“骑手”“骑师”之层级高下。中国有一样特殊文化,喜欢将平日通俗易懂的称谓,经由官方或报章的筛子一滤隔,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素常惯见的人群,立地恍惚缥缈起来。譬如,将司机或车长叫作驾驶员,飞机师叫作飞行员,空中小姐叫作机舱服务员,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叫作文字/艺术/新闻工作者,不一而足。“师”与“家”乃敬称,“员”与“者”纵令不是矮化,也是“中立之平庸化”。
盖因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中国新闻中枢”对此未有定音,中国赛马会亦未有定案,不得已,笔者惟有旁征“薄”引,据香港赛马会二零一四/二零一五年度马季赛事规则内之明文定义,“骑师(Jockey)”乃指持有牌照而获准受雇策骑马匹之人士,为“见习骑师”积累一定头马及经验方可晋升,而“见习骑师”需入读见习骑师学校,同香港马会签约,并持有牌照,缺一不可。赛马骑师通常自幼受训,一般身形矮小,体重受严格控制,以符合赛驹要求的磅数。换句话说,于香港当受薪的职业骑师,不是路人甲乙皆可为之,纵向而言,“骑师”相对“见习骑师”乃一职业进阶;横向而言,相对“骑手”“马匹策骑者”“赛马运动员”则益显专业与崇高,系尊谓。
03
中国内地的速度赛马与马术尚未完全职业化,很多骑师都是半路出家,隔三差五一场比赛,遂坐上马背入闸等发号枪响,根本谈不上“职业”。尊重骑师与否,颇可看出其所处马业发展之盛衰。赛马不论平地竞速抑或越野障碍又或马术,皆讲究马匹“血统论”“出身论”,看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气回颳,“政治不正确”,实乃世人刻意蒙蔽之真相,不敢声张而已。同样,赛马术语也要“优生学”,崇优不骛劣,在一相对稳定的统一规范内,择善取录。
网络配图
04
同一国内,为免视听紊乱,应统一同业标准,始于统一称谓。这不仅仅是孙悟空应该叫弼马温,猢狲,抑或叫美猴王,齐天大圣的问题,更是如何延继中国马业香灯的“重要细节”。作为媒体从业者及马术从业者更应统高度统一口径。
本月15-16日由中国马术协会主办,香港赛马会支持的2022年度“中国马术赛事媒体从业者高级研修班”在广州举办,旨在规范赛马的行业标准,以及媒体与赛马唇齿相依的关系。届时国内马术赛事专家与香港马会专家将同台讲授,马术赛马赛事的相关知识,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报道好一场马术赛马赛事,规范统一用语。赛马之正式用语均有明确界定,不是今日说一,明日说二,北曰西红柿,南曰番茄。现剩余部分线上免费参会名额,特向广大赛马爱好者、马术高校师生开放!
赛马术语差异表
本文由第一赛马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