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昂扬奋进。铁马金戈,卫我山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出上述建军节寄语。
四级军士长袁建明说了这样两个事例: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所有的道路严重受损,现代交通工具无法行驶。危急关头,军马的优势凸显出来。骑兵连官兵骑马翻山蹚河、走羊肠小道、过破损道路,第一时间收集了灾情数据信息。
2011年隆冬,长达数百公里的中蒙边境发生多起非法盗猎活动,犯罪分子企图借助漫长的边境线与恶劣的天气逃脱法律制裁。受上级指派,骑兵营组织起一支由50名骑兵构成的“临时支边分队”,在边境一线展开巡逻,成功处置了14起各种涉边事件。
袁建明说:在信息化战场上,一些原始的、传统的工具和手段,仍有用武之地,有时还能发挥出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就骑个马吗?能有多难?”刚来到连队时,列兵华钰觉得骑兵是个“看起来蛮简单”的兵种。
第一次颠马训练就改变了华钰的想法。当时,班长要求他脱镫抱肘,在马背上颠了一上午。由于大腿与马鞍不断摩擦,皮肉当天就磨伤了。让华钰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训练竟持续了两个多月。
“成为一名优秀骑兵,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练就‘铜裆’‘铁腿’‘钢屁股’。”上士黄智杰清晰记得,新兵训练时,班长为了让他练就“铜裆”,每次开会或者看新闻,都让他夹着小凳扎马步。“常常练得双腿生疼,上床都费劲。”他说。
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是刻苦训练的不断积累。双刀劈刺是黄智杰的看家本领。为了练就这个看家本领,黄智杰手握长95厘米、重1.65公斤的战刀,一天要挥动1000余次。纵使手上磨出血泡、胳膊麻木到吃饭拿不起筷子,他也从未降低训练标准。
除了日复一日体力和技能的训练外,骑兵们还要过好心理关。越壕沟、跨横杆、钻火圈……人和马都不能胆怯。
“人在马背上很细微的一个动作,马都能感知到。如果你紧张,马也会跟着紧张。”谈及骑术训练,赵雪超云淡风轻地说,“好骑手都是摔打出来的。
骑兵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抓好训练、照顾好军马。“看似简单,真正做到位并不容易。”赵雪超说,简单的背后,是事无巨细的繁杂。
在距离连队近40公里的巴塘草原,驻守着军马勤务班。因在连队编制序列中排第九,因此得名“草原九班”。
组织放马、打扫马厩、站岗执勤……这些都是“草原九班”的任务。班长马正明对军马的伙食作了严格规范——主食是秸秆草料,每晚要喂一顿精粮,以黄豆和玉米为主。训练强度较大时,还得加一些油枯、盐巴和钙,确保军马快速恢复体力。
军马卫生员李广岳每晚睡觉前都会去马厩转一圈,看看这些“战友”。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他将军马的常见病治疗方法教给身边战友。现在,对军马常见病的防治,包括给军马打针、灌药等在内的活儿,都是“草原九班”的必修课。
军马跟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训练好了会高兴,冲锋慢了会掉眼泪;上嘴唇往上翻是在笑,耳朵向后竖是生气;前蹄跺地,是在向对方示威……
除了日常照料外,“草原九班”还被连队赋予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新马调教。每隔几年,连队都会引进一批新马,它们像新兵一样走进军营这个陌生环境。战士们就像新兵班长一样教它们走队列、越障碍、适应枪炮声……
在实施过程中,战士被马咬伤、踢伤是常有的事。“草原九班”原班长仓洛加才让因此落下7处伤疤。他却以此为荣:“这是军旅生涯中最美的奖章。”
无论是骑兵训练的不易,还是照顾军马的繁杂,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骑兵们总能化繁为简,处理好每一件事。
一件件既简单又繁杂的小事,构成了这群骑兵生命中的冲锋轨迹。
官兵们将最美的青春献给这片辽阔的草原,就像一位骑兵在日记本扉页写下的那句话:骑兵魅力依旧,战士血性仍存,“骑兵精神”永不褪色。
本文由第一赛马网发布,资料来自解放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