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历了战火的痛苦和煎熬,追求和平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国与国之间的角逐较量,似乎在通过国际赛马激烈的进行着。国际赛马已经不仅仅是马的比赛,实际上演变成为一个国家育种、科技、基因遗传、畜牧等社会力量的象征,或者说是多学科培育出来的马种的较量。这又是一个强立劣汰的时代。
正崛起中的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匹配的现代赛马活动成为禁区,马种改良和重振马业也就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想。
中国地方马种退化到了怎样的地步呢?
1数量上已经不是世界第一
1981年中国马匹总数为1097.2万匹,约占世界马匹总数的六分之一,排在世界首位。而1981年之后几乎没有得到系统的科学统计。有专家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马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匹速降至700万匹左右。在2012年畜牧业统计数据中,马的年末存栏全国总计只有633.5万匹,2013年更下降到602.7万匹。
河曲马北宋的战马,也叫南蕃马。数量:1981年为10万匹,2007年降为3.58万匹。保种对策:加强河曲马保种场建设,加强向肉用方向的力度,促使河曲马选育成为我国第一个肉马品种。
岔口驿马,数量:1981年为24022匹,2007年降为2500匹。
哈萨克马在汉朝曾被誉为“乌孙马”、“天马”,数量:1981年资料显示哈萨克马数量为50万匹。截至2008年5月调查显示符合哈萨克马品种特征的约有9.72万匹。
焉耆马唐代的主要马种,称为龙驹。数量:1981年焉耆马数量为9.8万匹。2008年调查发现符合焉耆马品种特征的已降为3.5万匹左右。
巴里坤马数量: 1981年数量为1.5万匹。截止2008符合品种特征的巴里坤马年存栏量约为6800匹。巴里坤马受外血冲击,尤其是伊吾马杂交,使纯种巴里坤马数量下降至濒危状态。
2一群没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孤儿
马籍好比是当今的户口制度,马一出生就要在专门的机构登记入户口簿。
中国古代马匹登记入籍的用途就是为了更有效地选择优良马种,通过马籍马印制度把马的优劣区别开来,为马匹的良种繁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是世界最早马匹登记入籍的国家。血统登记在现代马匹选择和育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匹登记入薄,在春秋战国已经实行。《左传·襄公》记载有“赋车籍马”。到了唐代,以登记马种优劣为主要内容的马籍制度更加完备。但是唐代在马籍登记中,却没有涉及到马匹的遗传和血统,也就是没有记录登记马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叔伯姑姨等。缺乏现代马匹登记血统的良种马籍簿那样科学完备。
在中国古代,马籍登录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西方国家从18世纪开始有规范的血统谱系登记,更有马的护照,通行全球,通过这个户口薄可以找到它们的祖先。而我们的东邻日本,古时候效仿唐制,推行马籍制度,直到现在日本法律中仍然有《马籍法》。在中国,马一生下来都是“孤儿”,因为没有族谱登记。长大后找不到父母亲,更没有兄弟姐妹!
近年来,比赛用马开始实行登记制度,但是仅限于大城市的一些马术俱乐部。中国马业协会纯血马登记委员会目前正按照国际纯血马登记管理委员会(ISBC)登记规则,承担中国境内纯血马注册、登记,管理工作。
3质素不及历史上任何朝代
在马种类众多、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对世界育马史上的浓墨重彩的几笔停留在了历史上几个强盛的朝代。
中国现今的马种已经到了羞向人说的境地。
古代马体一般比现代马种为高﹐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所谓“千里马”。春秋时卫国有六周尺(合今138厘米)以上母马(騋牝)3000匹。汉景帝时禁止高五尺九寸(合今135.7厘米)以上的壮年马出关﹐此高度正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陶马俑相等。宋代买马标准高合今130.2-145.7厘米。当今中国地方马体高一般在115-135cm之间,其数目约占中国马总数的90%左右。
汉武帝征用矮小、粗壮的中原马种打败了西域大宛国,目的是抢夺汗血马为中原马换上优质的血统。矮小、耐力十足的蒙古马种曾一度征服欧亚大陆,让世界为之侧目。
自1072年宋朝王安石变法。这对养马来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法。推行的《保甲养马法》,规定:农户自愿领养官马1-2匹,饲料由政府供给;或者按官价买入,以后可以自由买卖。本意官马民养、国家的负担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到了后元明清代变相演变成了“以马代丁”、“以金代马”的暴政,让老百姓含着眼泪养马,严重地损害了民间养马的感情和积极性,从此以后,民间盛行饲养牛和驴。明代以来﹐由于战争的耗损和养马业的衰落﹐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尚保存部分善种外﹐中国马种质素一直退化。
在当今,中国已经拿不出最好的马来与世界优质马种抗衡。
当今,世界马种改良和培育一直在向人类的相关方面的需求进行着。发达国家的马匹早已经针对马匹的用途经过了品种改良。纯血马1000米的赛事纪录比中国最好的改良马种的速度快了近20秒。中国曾动用上千万元购进纯血马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也是无功而返。
中国地方马种的辉煌历史定格在了冷兵器时代。
4养马区七零八落
中国古代主要养马区与近代基本一致﹐但传统农区因社会经济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且历代政治因素影响重大,近数百年来马匹显著减少。解放军骑兵编制取消后,许多养马场解散或转制。养马场资金匮乏,马匹的待遇甚至无异于乞丐。
出路:中国马种的出路只有举办赛马
中国本土马种有蒙古马、西南马、河曲马、藏马和哈萨克马。近年来国内无序的改良,也让中国本土马保护堪虞。
中国马种改良在现代和当代都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用外国优质血统种马与中国古老的蒙古马、哈萨克马种培育出来的三河马和伊犁马已经渐渐失去了优势。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马种改良不是简单的算术一加一,而是需要非常精准与科学的计划与管理。世界马种因地而异,优劣参差,有些马匹天生不适合配种,人们却因某些原因,将不同血统的马盲目地东混西搭,杂交无序招致的后果是:马匹含外血的比例不一,有的马含外血达到50%,有的却含外血很少,品种很不一致,也十分不稳定。俗话说“橘越淮而为枳”,外国优质马可以在国外风生水起,一与蒙古马、哈萨克马“联姻”,既不能尽显良血优势,亦冲淡了本土马的特色,两头不到岸,此乃急功近利。
马种改良由于没有赛马产业的支撑,动力之源渐而枯竭。马的培育改良越来越低,只有满足民间拉车牵犁,饮用马奶,甚至马肉罐头、马皮鞋的野蛮初级需要。
1只有现代赛马才能救中国马种
现今中国现代赛马场比赛用马基本上都选用伊犁马、三河马、科尔沁马。
1992年,位居南方的广州举办现代赛马,在选用竞赛用马时首先选用的是古代被称为“乌孙马”的伊犁马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震上海滩跑马圈“海拉尔马”的三河马。后来在内蒙古购马时又发现新的改良品种“科尔沁马”,并风尘仆仆数千里运到广州试跑,果然不负众望。1992年广州人在牧区买马时,一匹马的价钱在2000元-4000元,到了1998年每匹马的价钱升高到8000-10000元。也说明了赛马活动对牧区育马和牧民的收入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这些改良马历经广州7年时间和数百场赛事,甚至暑天也不停跑,表现一直上乘。
2中国三大赛马比赛提升马的品质
从1996年国家试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中国杯”速度赛马公开赛,1998年正式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到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设立速度赛马项目,直接刺激了各地购进纯血马种来改进中国改良马品系,大城市骑马俱乐部的马种质量在飞速提升。2008和2009年国家赛马锦标赛各个代表队牵出了威风八面、高大的国产纯血马参赛,马种的进步已经是一片艳阳天。
保护中国地方马种,是中国马业的一个大方向。重视和保护民族赛马的初衷,在近几年的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和全运会项目上已经出现相反的效果。各个省市代表队纷纷高价购进纯血马参赛。几年前的半血马已经是难以与混血马同场角逐,更不要说是地方品种。
如何促进地方马种的进步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国速度赛马设置三个级别的赛事:锦标赛、公开赛(俱乐部赛)和中国马大赛。
锦标赛应该是纯血马顶级赛事。
中国马大赛应该选用地方马种参赛,担负起促使地方马种加速改良的重任。去年和今年的中国马大赛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中国马大赛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武汉的速度赛马公开赛基本上选用纯血马和改良马种,如伊犁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每个级别的赛事满足不同马种的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马种的全面进步。
跨进21世纪后,人类对马的需求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们这一辈马圈中人任重而道远。
人类不断的研究马,去揭示马更深一步的科学价值。信息时代到来后,基因“克隆”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马的更进一步的变种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文来源于“陈彼德评马”《彼德讲马系列之一:走投无路的中国马》,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