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马文化深植于大陆文明、特别是游牧文明之中。其实世界上颇有许多海洋文明国家、甚至是海岛型国家,马文化也十分深厚。西方如英国、东方如日本。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其自19世纪下半叶“脱亚入欧”以来从欧美输入的现代赛马、马术类运动,在亚洲居于前列,自不多说了。实际上不少国人并不了解,日本作为一个和亚洲大陆并不相连,长期蹙处海岛,国土狭小、自古不产良马、以渔业农耕为主的一个民族,却渗透着深厚的马文化传统基因。而且日本一共只有两个民族,并没有众多的游牧民族和畜牧业传统,但是不客气说,时至今日,其传统马文化的遗存,比我们天朝大国,中原上邦,是只多不少、只深不浅。(特指与内地汉族地区相比)
现举其几个小例子:
1、流镝马,也就是日本传统骑射。
古代是日本武士阶层的军事技艺,在内战频仍的日本“战国”时代一度十分兴盛。17世纪初日本进入江户时代的长期和平之后,尚武精神仍一直没有消退,广大日本武士并没有在和平环境中蜕变为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的阶层,骑射得到了很好地保留。一直到今天,虽然已经失去了实际的军事价值,却作为一种民俗传统宗教活动,保存在了日本许多祭祀古代名将的神社中,作为一些重要宗教日子的民俗展示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是流镝马是一种民俗活动,并非现代意义的竞技体育,所以一般不设名次、不分胜负、只是根据命中情况随时宣布“中”或者“不中”,完了之后不统计成绩和名次。二是虽然名叫表演,但参加的都是真心爱好者项活动的业余爱好者,或者名家的传承人,却没有什么“马术特技队”之类的概念。不会为了搞活动临时花钱拉特技队员拼凑充数。三是服装行头和马具都尽量符合历史传承的制度,绝不随意使用现代马具和服装,也不擅自创新或为了方便而任意“改良”。可以是比较原汁原味的活化石。
2、民俗骑兵战斗模拟活动“野马追”
去年,曾有人在马盟发过日本的“相马野马追”活动帖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谓野马追,也就是传统马术表演,以及传统特别是古装骑兵模拟战斗演练。与我国不同,这不是附设在风景区的常年接客的有偿参观游乐项目,而是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不多几次的民俗活动(虽然也收门票)。
3、日本皇室保留的一些更加小众的传统马术文化
1) 传统马球:日本虽然自外国引进了现代的马球运动,但并不兴盛。而自唐朝以来从中国等亚洲大陆传来的马背文化的遗存,古式马球运动,随也不兴旺,却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以“活化石”的形式保留在了日本皇宫的传统仪式中。虽经过千年的独立发展,已经和我国盛唐时期风貌大相径庭,但毕竟还活生生的保留在了这个国家里,而且依然保留了“民族服装+L型球杆”这两大区别于现代马球的最基本特征,并未同化于某些人看来更加“洋气”的现代马球。当今日本,要说找现代马球,倒不怎么好找,而要是提起古式马球,大家都知道“在皇宫里”。而且从名称上都体现出了区别对待,现代马球叫Polo,传统马球依然使用汉字,叫“打毬”。
2) 马背“带操”:原文叫“母衣引”,就是骑手背后拉着丝绸制作的长长的圆筒,通过控制马匹按照不同的路线高速行进,从而展示丝绸绸带的柔软、流畅、飘逸的曲线美的一种技艺。套用现代艺术体操的项目名称,暂且翻译成“带操”。(由于毕竟是依靠马匹行进的风力带动,不能像人的手腕那样十分灵活的操纵绸带高速频繁地变换花样,也许更加类似于特技飞行表演的“拉烟”)。这项技艺应该说难度并不大,其实有点像马场马术,让马走各种路线,只不过背上加了丝绸圆筒来进一步美化和强调了马匹的行进轨迹。如果说有技术含量的话,让一匹马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害怕身后长长的飞舞的绸带,也许需要一些适应过程。
4、“神马”
即向神社捐献马匹,作为给神的“坐骑”。这一习俗和我国蒙藏等民族十分类似。现代实际上成为了给一些退役赛马或优秀马匹颐养天年的手段。民间人士、企业的赛马固然有,日本皇室每年也将一些因为年龄和体质原因不宜继续使用的优秀马匹捐献给神社,一般天皇皇后都会亲自来看望这样的“神马”,然后把它们按照一定的宗教仪式送到一些著名的神社去供奉起来,作为神明的坐骑,其实也就是养老了。当然,待遇是极好的。
综上所述,日本作为没有游牧民族、没有大草原、没有马背民族基因、古代没有大规模骑兵作战历史的一个海洋岛国,在高度现代化的同时,却保留了许多看似与“国情”、“必要性”、“现代文明”等词语无关的不少传统马文化基因。这值得我们这个过去曾经有过马文化深厚积淀、现代却面临外来马文化冲击的“世界第一马匹数量大国”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