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赛马网微信 第一赛马网微博
首页 > 资讯 > 中国 > 正文

2030年力争马全产业链产值达220亿元,新疆该如何谋篇布局?

手机客户端2022/8/8 9:58:59 来源:第一赛马网 作者: 编缉:Victor
TAG标签:赛马 
摘要:第一赛马网特别转载《经济日报》所发表的文章《吹响万马奔腾号角——新疆推进马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以飨读者。

编者按:大美新疆草场资源优质,马种资源丰富,现有马匹数量95万多匹,马匹存栏量约占我国的26%,居全国第一位,发展现代马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作为新疆是马业大区,近日,新疆出台了《关于加快新疆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力争马全产业链产值达220亿元以上,形成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的现代马产业强区目标。新疆该如何谋篇布局现代马产业,进一步推动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马当先”?当地马产业在融合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方面有哪些优势?今日,第一赛马网特别转载《经济日报》所发表的文章《吹响万马奔腾号角——新疆推进马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以飨读者。

原文如下:

夏日清晨,新疆昭苏县风光旖旎,草原绿茵如毯,骏马驰骋嘶鸣。在伊犁种马场核心马队配种站,每天清晨5点半,53岁的技术员恩克博力德准时起床,走进马厩喂养国外进口优良种公马,开启一天忙碌的繁育改良工作。

“每天可以检查120多匹母马,条件适合就可以人工配种。”在繁育室内,恩克博力德熟练使用恒温水浴锅、精液分析仪、兽用B超机等设备,认真开展人工授精配种。过去因繁育技术落后,恩克博力德只能采用自然配种繁育技术改良伊犁马。随着育种技术的成熟和创新,马繁育工作更加高效,目前良种繁育改良范围正在迅速扩大。

恩克博力德所做的工作,在新疆马产业协会理事长、新疆农业大学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姚新奎看来,是新疆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过去,新疆马匹主要用来拉车放牧,素质均衡但不突出。现代马产业要满足市场对专门马品种的需求,需要引进国外优良马品种,对本地马开展专门化品种改良,提升马匹专项性能,提高马的经济价值”。

f469cc51d2234a718fc769e911583bd3.png

图片来自ICphoto

建于1942年的伊犁种马场,一直担负着本地马的品种改良任务,曾育出体形俊美、遗传稳定、耐粗饲、力速兼备的伊犁马。如今,满周岁的伊犁马驹身高就能赶上未改良的成年马,训练后1000米竞速在1分钟10秒以内。最近,种马场畜牧科副科长郑文祥非常关注马匹调教中心的建设进展,“中心占地150亩,两个国际标准的马术场地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全部投用后,伊犁马就有了专业性能测试场地和调训学校”。郑文祥说:“借助这一中心,伊犁马长到1岁半就可以开展专业性能测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短距离赛马、长距离赛马、表演马等分班,让每匹优秀的伊犁马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特长生’。”

网络配图

昭苏县有“天马故乡”的美誉,现存栏马匹12万匹,占新疆马匹存栏量的12.5%,已形成“国有马场+乡镇马人工授精站+农牧民”的马良种繁育生产体系,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伊犁马品种。今年,当地运行了34个繁育站,吸引了附近地区不少牧民前来改良马种。“昭苏马产业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昭苏县畜牧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说。

培育好马离不了好马种群。新疆围绕“育马业发展、马品种资源保护和马遗传改良”发展目标,已初步形成以自治区种马场、地方国营马场、马遗传资源保护场为主导的良种马繁育生产体系,组建了速度马、骑乘马、速步马、耐力马、肉用马、乳用马等马育种核心群。“在培育出伊犁马品种的基础上,今后需要链条式发力,形成从马匹繁育、饲养管理到性能测定、调教训练、上场比赛等一体化培养模式。”姚新奎建议。

如今在新疆,养好马成了牧民们的共识。“大家对改良的伊犁马越来越认可了。”昭苏县军马场乡的海热拉木·卡德拉洪1992年就在当地的组织下到广州学习马匹调训技术,回乡后成了一名专业驯马人,“去年,我销售了13匹自己调训的改良伊犁马,增收20多万元,今年计划再调训10匹”。

快马加鞭融合旅游

夏季是新疆旅游的黄金季。在“空中草原”新源县那拉提景区东门,阿尔善村的塔布斯·俄得热斯正拉着红色伊犁马,载着来自福建厦门的游客一览山地草原美景。

网络配图

“游客骑马赏景一小时能收入80元,一匹马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2013年,塔布斯·俄得热斯带着亲戚的5匹马创建了马队合作社,如今已有70匹马。为稳定村民拉马收入,景区管委会投资60万元修建售票厅、马匹洗消厅等基础设施,开发了5条骑乘景观道,帮助合作社规范化经营。“今年合作社升级为公司,更加规范了。”塔布斯·俄得热斯告诉记者,现在加入企业的牧民骑手要统一培训,马匹要统一装备,还有专人队伍为游客提供后勤服务。

“伊犁马和美景正在深度融合。”那拉提镇副镇长宋哈尔·巴合提江说,围绕那拉提旅游风景区等旅游景区,镇上打造了7家马队专业合作社,有1000余匹马,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增收近千万元;已有1000余人靠拉马吃上了旅游饭。当地还积极开发冬季雪上赛马、马拉爬犁等旅游观光活动,让马匹收入从“一季”向“四季”转变。

此外,昭苏县还发挥马业传统优势,统筹马产业、马文化走向协同发展,马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这两天,昭苏县军马场乡的海热拉木·卡德拉洪正在调训一匹2岁的枣红色伊犁马,积极备战伊犁国际天马旅游节赛事,“今年,小红马是我的幸运之星,它已取得8场赛事冠军,奖金收入有7万多元”。

昭苏县自1992年举办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9届,成为国内知名的马主题旅游节庆活动。今年第30届天马节除保留原有赛马赛事、马术表演外,还应游客需求,在开幕式结束后连续3天组织一系列常态化赛马活动。

网络配图

“天马文化产业园作为旅游节主要承办场所开展常态化赛马,不但提高了牧民养马积极性,还能让旅客与马近距离接触,提升旅游体验感受。”该产业园副总经理康祖良说,他们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赛马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有针对性培养赛马专业人员队伍。

随着新疆向全域旅游发力,马产业与旅游的融合正从宁静悠扬的牧区向繁华的都市延伸。

新疆古生态园位于乌鲁木齐主城区,有汗血马等世界名马近400匹,是养马驯马、马术表演及丝路文化等主题集中展示的综合体,是旅游打卡“网红地”,年接待游客最高达30万人次。新疆现代马业要实现强区建设,离不开高质量马主题旅游平台的支撑,“我们正积极筹划打造国家级马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后续举办国际性马术比赛,不断擦亮马文化旅游金字招牌,提高新疆马产业知名度。”新疆野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峰说。

旅游和马业融合发展,为新疆马提供了展示价值的平台。“通过旅游节庆搞赛事,常态化搞赛事,以赛代测,以测选优,以优繁育,把最优秀的个体马选出来,繁育培养出更优秀的国产赛马。”姚新奎建议,今后需要在形成高级别系统化的常态化马赛事以及提供商业化的马文化旅游产品上下功夫。

产业链欣欣向荣

近些年,家住新源县的对山艾力·艾力买丝靠着马实现了双份收入:企业上班每月工资5000多元,养15匹母马年收入4万多元——如此稳定的收入离不开“孕马尿”这一关键词。

对于对山艾力·艾力买丝等养马牧民来说,从前,孕马尿是一文不值的废弃物。然而,对于2005年落户新源县建厂的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来说,孕马尿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可生产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药品。该技术过去被国外企业垄断,新姿源通过自主创新开启了国内工业化生产。走进这家企业的现代化厂房,原料药、片剂和乳膏三条生产线忙碌运转,生产的“孕马结合雌激素”相关产品已销往30个国家和地区。

孕马尿“变现”并非一帆风顺。“现在孕马尿比牛奶贵,起初收集时‘一尿难求’。”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曾建广说,他们起初联系到一户牧民可出售孕马尿,大家在山下等了1个多小时,才收到了牧民从山上送下来的不到300毫升孕马尿液。“新行业前景很好,虽然只有300毫升马尿,但开了个好头。”曾建广说,通过当地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努力,员工们走村串户宣传孕马尿产业和各项政策,创新收集方法和工具,出售孕马尿的牧民户数逐年增多。

目前,该公司每年收购孕马尿1500吨到1800吨。“孕马尿根据雌激素含量按质收购,按均价6元来算,一匹孕马每年可为牧民增收2500元到3000元。”曾建广告诉记者,“收集孕马尿还能降低孕马流产率。过去,牧民养马方式粗放;如今,收集孕马尿的母马管理更加精细,孕马流产率由过去的30%下降到6%。”

近些年,新疆通过产业规划布局、政策扶持引导,推动高校、企业和牧民等参与开发马产品热情不减,马产业链不断延长。

网络配图

发酵马奶饮品是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宴客待友的必备品。在阿勒泰市阿苇滩恰浦汗塔斯社区,53岁的霍森别克·马沃亚一家靠着出售马奶过上了好日子,“夏季里,我们每天能出售150公斤马奶,每公斤30元都供不应求”。

“马的价值需要被不断挖掘。”这两年,霍森别克·马沃亚购买国外良马对饲养的200匹当地马开展杂交改良,“改良后的马每日能多产5公斤马奶,马肉也能增加100多公斤”。随着当地合作社产奶设备、配种设施不断更新改善,霍森别克的养马积极性高涨。

昭苏县新疆牧马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哈斯叶尔登则瞄准了冷工艺制造手工马油香皂产品。他的公司从最初每天生产60块香皂稳步提升到如今的300块,去年营业额达20多万元。今年,他们入驻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制定马油化妆品相关行业标准,积极布局国内市场。

“新疆的马产业链全国最长,但比较分散,马乳等产品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培育带动能力不强。”姚新奎建议,今后需要通过科技发力,在马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商业化、标准化马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同时,要统筹考虑相关马产业产品销售,不断做大产业蛋糕。

系统化培育“伯乐”

“吉尔吉斯斯坦走马、奥尔洛夫速步马、阿拉伯马擅长耐力赛,阿勒泰马个子小,但脾气温顺……”盛夏时节,在阿勒泰市金血马场,18岁的别热勒·托合塔合力正为来自切木尔切克镇寄宿制学校6年级的40名学生介绍马匹品种,开展马术相关课程教学。

在阿勒泰地区,冬天滑雪,夏天骑马,是当地学生喜爱的特色体育课程。“马产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需要从孩子抓起。”金血马场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在经营马场过程中,他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马术进校园活动,3年中已培训当地中小学生1.5万余人。

网络配图

“马术人才供需不平衡造成专业人员流失量大,需要多样化培养合格马术人才。”周勇所在马场起初有25名马术教练,目前仅剩7名,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发展因素之一。如今,金血马场正加快建设含有学生宿舍和专业设备教室的两层教学楼,今年9月,首批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马术专业的30名大专生将在此上课。

在新疆,不少少数民族青年从小成长在马背上。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人才潜力,培育专业化马业人才队伍。

网络配图

这两天,来自昭苏县的托勒巴依尔在重庆某马术俱乐部找到一份月薪8000元的马术教练工作,“去年冬天参加了新疆马业协会主办的驯马工技能培训,能在俱乐部顺利找到工作,初级驯马工专业技能证书起到了很大作用”。

2021年冬天,昭苏县组织托勒巴依尔等当地65名富余劳动力开展了共计90天的驯马工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可以学习马匹品种习性、常见病预防用药、饲养运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拿到初级技能书3年后,可以申请中级技能书。

“现在繁育的伊犁马与老品种差别很大,驯马、饲养、调训都离不开专业技能支持。”昭苏县昭苏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刘布和给马当了25年医生,担任此次培训班班主任一职。“培训班就是让大家明白如何科学专业养马骑马,提高现代马业技能。”

现代马产业是一项专业化、系统化要求很高的产业,离不开各层次专业人才的有效支撑。

网络配图

“新疆农业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一直开设《马属动物生产学》课程,是国内唯一持续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从2021年开始,马业从畜牧专业分出,变为与畜牧专业平起平坐的马业科学专业。”姚新奎说,通过成立新疆农业大学马产业学院,新增设的“马业科学”本科专业已实现首批招生,目前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马业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新疆有4所职业学校开设了6个马产业相关人才培养专业,基本形成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的马业人才培训体系,并一改过去“黑板上养马”的培养模式, 马业人才从课堂走进马场“学以致用”。目前,国内2000多家马术俱乐部中,近一半专业技术人员来自新疆。

本文由第一赛马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