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笔阵 > 黑子 > 正文

鞍马文化:人类文明的坐标(一)

评论2015-3-6 9:54:44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作者:黑子 编缉:Cleo
摘要:鞍马文化:播种的是野蛮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文明的硕果。在人类浩瀚历史的长卷中,一定少不了骏马的背影。马能到达的地方一定是发达的、富足的、文明的;中世纪以前,马到不了的地方,就是两个字:蛮荒。
    鞍马文化:播种的是野蛮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文明的硕果
 
  在马背上,不允许文明统治野蛮
 
  中世纪前,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一条马的蹄迹线
 
  在人类浩瀚历史的长卷中,一定少不了骏马的背影。马能到达的地方一定是发达的、富足的、文明的;中世纪以前,马到不了的地方,就是两个字:蛮荒。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今天,当我们无意中引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到成功”在说明和祝愿什么时,总领略到一种逝去和久违。在与马共舞的漫长日子里,人类的文明史跟随着马的蹄迹线不断一路前行,如今身处马术场,还能隐约感受到远古英雄和骏马的飞光霞影。古往今来,马背负载的一定是强者,在马背上,一定是文明战胜野蛮、智慧领导愚昧。
 
  如果没有马,人类文明史该怎样来写
 
  马同狗比,不但表现忠诚,更表现能力。古代那些掌握了马的族群,一定是伟大的族群,今天的马术强国也一定是文明强大的国家。马是我们人类文明早期最伟大的载体,那时的人类文明主要是沿着马的蹄迹线在串联交流,这就是文化的“跑马圈地”,帝国的疆界也不例外。由于这种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将马神话,而马也以其特有的灵性,义无反顾地信守着它们生命存在的承诺:“我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我与中国人同是龙的子孙”。它们忠诚、勤勉地奉献着自己,古往今来,一成不变。
 
  马进入人类历史的时间不长,它几乎是最后一个被人类驯服的主要家畜。但是它的进入,却让人类文明开始以非常豪迈的气势向前发展。从此,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腿脚延伸了,走得远了;部落之间的联系紧密了,信息传递也就快了,文明的碰撞也就激烈了,于是竞争、交流、对话、发展、战争、和平全来了,一些“大概念”形成了,像桌椅、木榻、裤子、马路乃至后来的高速公路和网络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鞍马文化带给我们的灵感。当然了,还有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马镫。
 
  李约瑟说过,什么是人类最简单、同时又是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发明?就是中国人发明的马镫子!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马镫在最初阶段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为了一个“行”字,中国人发明了蹄铁,“无蹄即无马,无铁即无蹄”。汉帝国文、景两代无为而治,为主动进击漠北的准备工作,最大的技术突破就是发明了蹄铁和给马吃粮食。其实汉朝,只是找到了一套对付草原铁骑进犯中原的好办法。古代,几乎所有中原大一统的发展和巩固,都关乎马的技术革命。尤其是汉朝,就是围绕着马来做文章。话归蹄铁,《史记》曰:“武帝为伐胡,盛养马。马来食长安者数万匹,率牵掌者关中不足,及调旁近郡。”“掌者”就是铁匠,就是给马挂掌钉蹄铁的师傅。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马,真不知道中国人的历史该怎么写,也不知道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该怎样写。比如说今天的世界格局就是源于被西方人称为“黄祸”的四个东方游牧民族的进犯。
 
  公元前133年,西汉武帝刘彻对雄居蒙古高原100多年的匈奴展开了全面的攻坚战,夺回河朔,两出陇西。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各率精锐铁骑五万,以强大的后勤为保障,横扫了漠北纵深达上千公里,战事的惨烈虽无详细记载,但后果可鉴,仅大汉战马损失就达十几万匹。从失去陇西的匈奴部哀歌“失我焉支山,使我玉女无颜色;失我大草滩,使我牛羊不繁衍”开始,至公元98年,北匈奴单于重提与东汉皇帝和亲遭拒绝后,不堪忍受东有东胡、西有乌孙、南有强汉的围困打击,迫使其率领一支可纵横万里的匈奴大军20余万众,向西远遁,可谓:“一上玉道关,天涯欲不归。”可以断言,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哪一次迁徙能如匈奴人的迁徙这般,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几百年后,在多瑙河畔出现了一个带“匈”字的帝国,一个叫栾提拉的匈奴王向军事落后的欧洲展示着中国钢制的响箭、精良的马具……率他的匈奴铁骑,东征西讨,横征暴敛,把欧洲超稳定的秩序彻底打乱,迫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建立了以维也纳为中心直至小亚细亚的“西匈奴汉”帝国。东方的游牧文明肆无忌惮地踏破了地域的界限,曾经的地中海文化圈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纷乱不定。当罗马教皇为欧洲的秩序广泛布教,才确定了地中海文化圈、古希伯来宗教的文化元素的地位,而新的文明构架就此孕育。这就是被西方人认定的第一次“黄祸”。另外三次分别是唐代的突厥人、辽国的契丹人和元朝的蒙古人。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