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纵向延伸的横断山脉高山竦峙,大江汇集,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边连接滇川边地。
在些高山大川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驿路——茶马古道。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马帮都是云南最为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
抗战全面爆发后,当时中国东中部大片国土沦丧,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1938年开始紧急修建滇缅公路(中国云南昆明到缅甸瑞丽的公路)。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竣工不久后的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当时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交通运输重心更是西移至西南、西北地区。但滇缅公路上汽车运力却严重不足,常常有车无油,于是,古老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驿运沿着滇缅公路又活跃起来。
除了滇缅线,抗战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主要使用的是明清以来的驿路。由于近代以来马帮运输趋于衰落,驿路大多失修,为了更好地进行马帮驿运,当时还对云南驿路运输线作了整修。
川滇叙昆驿运是抗战时期最早开发出来的驿运路线叙昆线驮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昆明成为国内运输的枢纽,与昆明连接的驿运干线和省内支线,大大小小的云南各民族马帮活跃其间,大量进口物资通过叙昆干线驿运叙府后转川江航运至重庆,为解抗战物资匮乏之急,稳定后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1942年春,日军由缅甸进犯滇西,为阻止敌人东进,中国军队炸毁惠通桥,滇缅公路沿线陷入一片混乱。然而,此时滞留在保山的15000吨、下关的5000吨的战略物资就是由马帮抢运到了昆明。
在滇西抗战前线,中国军队与日军隔怒江对峙期间,大理马帮驮运军需物资。“马锅头”(马帮首领)和赶马人充分发挥马善走山路,载用灵活的特点,不辞辛劳,日夜兼程,为滇西抗日队伍赶运了大批弹药和生活必需品。
盐是生活必需品,为缓解云南缺盐地区的食盐困难,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稳定后方,除驿运干线外,抗战期间,还开辟了乔(剑川乔后盐井)关(下关)驿线和黑(禄丰黑井盐矿)沙(沙矣旧驿)运盐驿线。
活跃在驿运路线的马帮,多为少数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各族人民为了抵御外侮,同心同德,用马背驮起抗站的大后方,为抗站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