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专栏】你知道古代马鞍的障泥是什么东西吗?

评论手机客户端2021/6/9 9:19:58 来源:第一赛马网 作者:蒋东 编缉:frank
摘要:

障泥为古代马鞍设于鞍鞯之下、垂悬马腹两侧用于障尘挡泥的部分。西汉末年马鞍形成前后两端略高起的形制,减少摩擦更加稳定的鞍桥形成使马鞍正式进入高桥马鞍时期。

西汉末年的马鞍配有用布帛、织锦制成的障泥,用于遮挡土尘、防止兵士铠甲武器磨蹭马腹。

三国时具有制作精致的高桥鞍,鞍下悬挂障泥早於东汉已存在(见于东汉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时,鞍的前后桥都呈垂直状。鞍下有鞯称鞍褥,为毛皮、毛毡制作。鞯下为障泥,障泥在鞯下垂于马腹两侧,以遮尘之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硬质箕形障泥,形体较大悬垂于鞍,自鞍下缘直垂过马腹。南北期障泥是单独悬在鞍鞯之下的,拖垂较长过水时容易沾濡,并可及时解下。北朝马具以装备悬双镫的两桥垂直鞍重心则是马鞍。北魏平城时代已对鞍县的形制进行改革,已出现皮革制的马鞍,前鞍桥木胎骨而高挺,鞍面自前而后呈徐缓的坡度连接到低矮的后鞍桥上。

革制鞍面上呈适应骑乘姿态的凹面弧度,与两桥垂直鞍相比较,不疑是项重大之进步。鞍为皮革制品同时出现竹制、桦皮质、漆板的障泥。桦皮障泥上绘有色彩鲜艳的马纹,那时的障泥是单独悬于鞯下,向下拖垂超出马腹,边缘宽大并饰有包镶边带。材质挺阔多为毛毡与皮革类。马鞍与长长拖垂的障泥更注重其装饰性。

唐代时两桥垂直鞍已形成后桥倾斜,鞍面呈凹曲弧度适于骑乘跨坐,亦方便上马称为后桥倾斜鞍。鞯下用来遮挡路尘土的织物称为障泥,障泥於唐时已作简化,不用拖垂得很长的硬质大障泥。障泥上端于鞯下,垂不过马腹以锦制者为尚。唐代将障泥衬在鞯下,外露部分较前为短,唐代讲究用锦作为障泥。

契丹时代的障泥有的围至马的前胸,长及马膝以遮泥泞。

金元时代即蒙古马鞍的马韂功能与障泥一致,马韂是牛皮制成的分大韂小韂,是马鞍中重要部分作用是防止马鞍和马镫碰伤马的身体,同时防止马身上的汗渍杂物弄脏骑乘人衣物可以吸走马身上的汗水,大韂是香牛皮做的。

明代马鞍的障泥为锦毯式。

清代的鞍韂铺垫在马背俗称马搭。清代御用鞍韂有纯黄丝绒鞍韂、压花牛皮鞍韂、锦缎绣鞍韂、绸缎鞍韂、氆氇鞍韂、粗布鞍韂等。秋辔韂需用狼皮、豹皮,沿韂边需用海驴皮,沿韂托需用长毛氆氇,吊秋辔里需用狼爪皮,氆氇细布做韂托里、皮褟里。清代马装具是有等级的,鞍韂红托秋辔等物不得用鋄金。

本文第一赛马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