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津,总会想起其独特的小洋楼和五大道,它们的形成又与马场道的形成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天津建立第一座、第二座、第三座赛马场的时候,“五大道”还没有出现。
马场道——顾名思义就是通向马场的道路,因通达英租界赛马场得名,马场道的终点即昔日在远东赫赫有名的天津赛马场。说起天津赛马场,不禁追溯到上个世纪津门出现的“马场”、“赛马场”、“赛马会”,以及“英商赛马”、“华商赛马”和“‘万国’赛马”的故事……
1914-1924年天津赛马场使用的木结构看台
1860年12月17日,英军工兵上尉戈登抢先在城南两英里处强行放置了一块“界石”,划出英租界,紧接着,法、美、日、德、俄、意、奥、比也先后划出租界。这些外国人一经住下,除了按照各列强既定的侵略和掠夺计划行事以外,业余时间便开展了体育活动。19世纪60年代,租界内先后出现了许多体育组织,最早的就是赛马会。
赛马场
天津赛马会
俗称英商赛马会,1863年5月由英法联军炮场工程师共同出资创办,并于当月初在海光寺一带空地上举行了第一次赛马。
赛马者
据当时一位路过天津的英国外交随员米托夫在《外交随员在北京》书中写道:“……这是赛马的最后一天……这场赛马的确出现了一些好的成绩。……这儿的马只是蒙古马驹,只是人们的乘马,不是赛马用的马。但是,它们却能以7分40秒完成3英里的马赛。它们是一些勇敢、强壮的小牲畜,在它们倒下以前一直能跑。这次赛马对我来说是一次额外的好运气,因为在结束的那一天,我能以50元买了一匹特别好的马……”
马场道的形成
1886年,一生酷爱赛马活动的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出任天津赛马会会长及秘书长,他凭借与李鸿章的私人关系,得到天津城南佟楼养牲园近二百亩的土地,修建了新的赛马场。由英租界通往赛马场的道路,便是逐渐踩踏成自然马道。英国人为了每次赛马会的时候拥有比较便利而安全的交通,遂由马会出资,修建了一条从英租界至马场的马路,并给予必要的维护,这就是马场道。
马场俱乐部
1887年,伴随着西方各国商人参加赛马活动人数的增加,英商赛马会遂更名“西商赛马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席卷天津,团民一怒之下烧毁了赛马场的看台。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英国工程师施就与德璀琳合作,重建了赛马场。1901年,整体呈椭圆形的赛马场竣工后,定名为“天津英商赛马会”。
赛马场主看台
万国赛马会的形成
当时,赛马活动不但是娱乐,同时也是赌博。在津政客、官僚、买办、富商们,看到这是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但是,英国马会初成立时禁止华人入内,更不可能允许中国人组织马赛。于是北洋财政总长王克敏的亲信李宣威、天津警察厅督察长丁振芝,以及在英租界工部局任职的丁履芝等人,联合成立了天津赛马会有限股份公司,于1920年正式开始赛马。华商赛马会的办公地点设在泰安俱乐部(今河北路附近)。这里专以赌博为业,是一个高级赌场。
由于天津华商赛马会不能与英商赛马会对抗,投资方又决定成立“万国赛马会”,在东局子购买场地,1932年秋季正式开张赛马。后来又陆续在津城择地开设多处跑马场。“赌马”让当时的天津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赌城”。
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权数度更迭,一大批下野的政客、落败的军阀及买办、豪绅纷纷躲入英租界栖身,以求庇护。他们在马场道西北侧的大片土地上广置房地产,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小洋楼拔地而起。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等等世界各地主要建筑流派于一街,以马场道为主的“五大道”遂被世人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本文由第一赛马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