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马师皇是著名兽医整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殷商时因马已用于拉车与骑射而开始注意马病。《周礼?天官》载西周时已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与“兽疡”,并已采用灌药、手术及护养等医疗措施《周礼》中还有“内饔……辨(肉)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等记载,可认为是肉品检验的开始。
相传董仲先发明阉割术(火骟法)。《元亨疗马集》中记载:“昔黄帝在位百年,朝内出一贤臣,姓董氏讳仲先,号通微真人,侍于黄帝之侧。因马食人,帝命仲先制之。真人遂往其所,观马形神,察马脏腑,用玄元天术,摘其胆汁,其性愈矣。后蹄齿不息,帝复命制之。真人三往其厩,观标察本,以沙性之法更名骟马奇法,净其两肾,蹄齿息矣。帝嘉其能,以通微之号封之,彼时者始有此法也。”肾即睾丸,摘去两个睾丸后马将不会狂踢乱咬。
黄帝时代的兽医祖师董仲先发明的这项手术,是处于马匹医疗世界先进水平的,直至今日此手术的方式都无甚变动。
《周礼?夏官》“校人”的职掌中有“颁马攻特”之说,所谓“攻特”就是对的马阉割古称之“去势”。秦汉以前,骟马还不普遍,仅对凶恶不驯的马匹实施。据商代甲骨文字的考证;是用绳索或以皮务为套,将马势去掉。商周时代的攻特与攻驹较北魏时期的剩(骟)羊法有相似之处。剩羊法是在小羊生下10余天时,用布裹着睾丸掐断精索。这就是所谓的“无血去势术”。战国时期出现专门诊治马病的马医。孙阳《伯乐针经》是已知最早的兽医针灸专著。
秦汉之交,因为激烈骑战的盛行,需要有合乎军马条件的马匹,从此马的阉割术也就盛行。给马去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火骟法、水骟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在阉割的基础上进行的。火骟是采用烙铁,一次烙掉两根精索,再使用烙铁,烧烙精索的断端以止血。水骟法则是按压精索,前后反复捻搓,一方面压迫止血,一方面使精索从最细处自行断裂。
汉代兽医的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业马医。阉割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汉代以前去势用火骟法,用烧红的烙铁烙断血管,摘除辜丸。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止血可靠,缺点是使组织形成烧伤性坏死,创口长期不易愈合,影响使役。
汉代时出现了水骟法,韩信军队中的战马采用的是水骟法。具体作法是:将马横卧保定,术部消毒,左手擒住睾丸向下拉至最低位,右手以阉割刀在千斤金穴处割开阴囊皮肤和总鞘膜,挤出辜丸。以左手擒住睾丸,右手推起皮膜,将血管和腱索分离开,距睾丸五寸处用刀割断精索和提辜肌(腱),于三寸处用拇指甲刮挫血管,并加以滚扭,直到血管被刮挫自动断裂,这样断口不整齐,易于自动闭锁止血,再用冷水冲洗净血污,用炒盐和食油灌注于创口内,防止发炎化脓。手术后,放起牲畜,缓慢牵遛,直至血不下滴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