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专栏】古代的这些相马名家,你了解多少?

评论手机客户端2021/6/29 9:33:13 来源:第一赛马网 作者:蒋东 编缉:Joanna
摘要:

古时相马人伯乐孙阳是文献中最为著名的,南北朝时梁王朝有册《伯乐相马经》著作;《隋书》卷34《经籍志三》中有此记载。《新唐书》卷59《艺文志三》也有伯乐《相马经》卷的记载。伯乐所相、君子之马、阴阳受绳、曲直中矩、长颐短颊、乃中参伍。伯乐相马是针对于名骏之马的。

春秋时期

寒风---相其口齿 他擅长根据马的口腔、牙齿来鉴别马的良劣。相口腔,主要是看其上下颌骨位置是否正确,无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现象;鼻梁平直,鼻孔大鼻翼薄而灵敏,鼻黏膜呈粉红色,这表明呼吸系统发达和健康,体现奔跑有力。鉴定马的年龄是外貌学的最重要一环,通过牙齿鉴定年龄,根据切齿的发生,脱换磨损的变化规律可对马的年龄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受衔部的异常,牙齿会影响马的采食及健康。

麻朝--相颊 春秋时代麻朝的相马法则主要相马的面部及脸嘴侧,这里亦应包括颈、眼、鼻、颚、凹、耳等部位。额宽,鼻窄而短、皮薄、毛细、性情灵敏,气质上悍威性等,是良马的标志,头额结合良好,颈长、耳下较宽、颚凹宽广、头颈灵活大、伸缩强、有利于发挥速力,耳尖小、直立、所谓“耳如削竹”、两耳距离要近,动作灵活。

子女厉--相目 目者眼眸,无论何种类型马都应眼大,表情温和,眼脸薄软而洁净,结膜粉红色,稍湿润,眼球大而明亮,视力正常,特别是对轻型马,要求两眼距离宽,眼球稍突出,转动灵活。

卫忌--相髭 髭系指胡子,胡髭,这里主要是指分布在马嘴唇、鼻孔和眼的周围的触毛,以及全身的被毛。马的毛色也是外貌鉴别的内容,马体上的毛按功能和形态分为被毛,保护毛和触毛。保护毛有鬃、鬣尾距毛等,体质粗糙的马,保护毛长、粗而发达。触毛则分布在唇、鼻孔和眼的周围。全身被毛中,每平方厘米约有三至四根触毛。须毛的长短、粗细、硬度、灵敏度是鉴别马的体质和气质的一种表现。

许鄙--相尻 尻者,屁股也,是强大的肌肉群,是失推进马体向前的动力来源,尻可以提举前躯中枢,是躯体杠杆的力点部分,故对马的役用能力有重大的作用。长尻是发育良好力大的标志,宽尻速度小;尻的方向按其倾斜程度可分为正尻、水平尻和斜尻,正尻是指尻长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30°,正尻有利于速力和持久,对各种用途的马都是理想的,特别是对于乘马尤为重要。

投伐褐--相胸胁 他是伯乐稍后时代的相马专家,他以相马的胸、腹肷部为主,胸以背椎肋骨和胸骨为基础,一般按胸廓和前胸两部分鉴定。胸廓的发育睛况,决定胸骨的长度,肋骨的长度和拱隆度。胸廓长、深、宽、心肺就发达,对任何马都理想,窄胸(鸡胸),凸胸(鸡胸)凹胸是任何用途马的缺点。以腹部形态鉴定,良腹为骏马,草腹、垂腹、卷腹均为不良腹形。肷部位于腰部两侧,腰部结构好,营养正常的马看不出肷凹为好,肷凹越大越不好;马体弱无力。

管青--相唇吻 (古语称黄肠)嘴唇、鼻是管青的相马法,嘴角的宽窄,唇皮的厚度,口裂的深浅,界限的明显否,以及上下唇的整齐,强度;鼻梁平直、鼻孔大小,鼻翼厚薄灵敏度,鼻汗多少,鼻粘膜的颜色等,都是鉴别马的优劣标准。嘴深鼻大必定是好马。

陈悲--相股脚 主要是指后躯,即股、滕、胫、飞节,后管、后球节,后系及蹄等,后肢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体躯前进,后肢骨骼约比前肢长五分之一左右,各骨骼都以关节连接,关节角度多,肌肉与骨骼的附着有一定角度,开张的幅度大,故能充分发挥肌力。而且蹄小而底凹,适于蹬地向前推动躯体,运动时、股骨、胫骨长而斜,则前后摆幅度大,可使后肢步幅大,速度快。胫骨斜,可使飞节角度小,强力伸张时,可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推动体躯向前。

秦牙--相前 系指马的前躯,包括鬐甲、前肢、他的相法是投代褐、麻朝等人相法的综合。鬐甲是胸廓肌肉杠杆的集中点,也是前肢、头部、颈部强大韧带和肌肉的固着点和支架。起着杠杆支点的作用。对维持头颈正常的姿势。躯干和前肢的运动密切相关,也是增强背部的负重力作用,背腰主要作用连接前后躯,负担重量,传递后躯来的推动力,要求背腰广而平直,肌肉强实,有利于负重和速力,挽力以及生产力的发挥。凸背、凹背、凸背、凹腰是发育不良,体力弱,是劣马。

赞君--相后 系指相马的后躯部,即包括陈悲的相股脚,许鄙的相尻,外加生殖器,尾部等部位。主要鉴定:轻型马尾础高,重型马尾础低,主要与尻的方向有关,神经敏捷、悍威强、工作能力高的马尾力大,尾力与马的体力和健康状况有关。后肢正常肢势是好马,各种踏肢势系不正常。

至于马的被毛,马的毛色和别征亦是识别品种与个体的主要依据,也是外貌鉴定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篇》:“古之善相马者,有寒风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唇吻,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人也。”

东汉时期

东汉时被誉为“伏波将军”的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著名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马家和相马家。拜杨子阿为师,(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学习了相马骨法,融数家相法为一炉,蓍有《铜马相法》一书。

他谨以继承先辈仪氏长孺鞘、中帛氏口腔、谢氏唇髻、丁氏郡都身中、子舆等各家相马骨相特长,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西汉相马家东门京制作的铜马基础上,把东汉初年平定交趾叛乱(今越南河内)带回的战利品中的大量骆越铜鼓打碎后熔铸为“相马式”进献给刘秀。附带的表章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麒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常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行事,则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 在他的《上铜马式表》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儒,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

西方一直到18世纪才有类似的铜质模型问世。

马援所著《铜马相法》曰:“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两孔闲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颔下欲深,下唇欲缓。牙欲前向。牙(欲)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口锋,则千里。目欲满而泽。腹欲充,槠欲小,季助欲长,悬薄欲厚而缓。悬薄,股也。腹下欲平满,口沟欲深(而)长,(而)膝本欲起,肘腋欲开,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坚如石。”

铜马奉诏置于洛阳宫中宣德殿下,《后汉书》记载“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 东汉时的一尺约为二十三公分,按现代计算此铜马的身高约为七十--八十公分左右。此铜马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马援曾在西北养马,“名马式”所树立了当时良马的标准模式。马援远征凯旋、铸造马式,并非只是为了显赫战功,而是因为在实战中切实感受到良马之于国防的重要性,才特意制作马式作为纪念。

三国时期

蒯良,字子柔——相马名家。

魏时:徐元直—相马名家。

唐代

唐德宗年间有一个识马能手是陕西省南郑县的李幼清,他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识别马的好坏。

中国传统《相马经》相马从马的头开始,《齐民要术》中强调相马从头始;对马头、眼、眼瞳、眼眶骨、眼皮、耳、鼻孔、唇、口、齿、颈、肩、脊背、胁肋、腋、腹、蹄、髂骨、尾、膝骨等依次作了细致的规范指标描述。

更是依据头颈部的特征来推测马的脏腑器官的功能强弱。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录不同来源学派《相马经》文本,唐代人《司牧安骥集》收多种版本《相马经》。隋代后的唐人编纂《司牧安骥集》卷2《造父八十一难经》为兽医学著作。以七言诗总结马病归为80种症状、危害及对症的医治方法。

雅典人色诺芬的On Horsemanship相马是从蹄始,与中国传统相马从头始是两种重点要素序列排列完全相反的相马术。色诺芬相马注重马蹄,是从军马的蹄开始讲起的,可能是欧洲及阿拉伯-伊斯兰《相马经》的学术传统。在西方文献中马蹄的好坏是衡量马匹之优劣的绝对标准。6世纪初的萨珊波斯国王库斯老一世Khusraw AnushiraVan是马匹培育、养护方面专家,对于战马的蹄非常重视,马蹄受伤则将马淘汰,绝对保证战马使用的安全性。色诺芬所代表的古希腊相马的技术传承。

本文第一赛马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