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专栏】飞车拥丽,近代上海滩独特风景

评论手机客户端2021/4/6 10:33:46 来源:1赛马网 作者:蒋东 编缉:Bonnie
摘要:

  

  • 飞车拥丽;妆成堕马髻云蟠,杂坐香车笑语欢,电掣雷轰惊一瞬,依稀花在雾中看……

1862年随着跑马厅的兴盛,自西至名胜静安寺修建一条Bubbling Well Road静安寺路。此路上跑马便成为那时的时尚运动,渐渐由西洋传入的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马车在上海流行。跑马厅购进的大量蒙古马大部尚未入选即被筛选下来,每年又相当部分跑马被淘汰。但上海农村耕地是用牛的,所以淘汰马卖不出价。虽被淘汰但马的体格强壮价格又不贵,余下的马匹则转成驭马车用马。

古代传统四轮马车是皇帝的御用,当清末租界出现商用的公共马车后,沪上的官宦贵胄忌惮僭越罪那时还不敢乘坐!初期多是洋人与富人乘马车。1855年上海第一辆马车的乘客是名J.G.Smith史密斯的洋人,而第一位乘洋马车的国人是程定夷,他是寓居海上的杭州商人。

上海最早的马车行是ShanghaiHorse Bagaar龙飞马行。龙飞马行开业之初专营马匹买卖,兼营跑马厅淘汰马转卖生意,后又设马车制造厂自1867年始经营马车运输、出租等业务,龙飞马行那时已有100辆马车以供租用。接着陶善钟开了家善钟马车行,自此上海80%以上的马车都由这两家控制。19世纪70年代后上海的国人相继开设马房出租马车。1906年仅公共租界的马车捐照就有1687辆。

马车最初在上海租界行驶,同治光绪年间马车增多,以出租马车为多。工部局对出租马车加强管理;出租马车须编号悬挂,遇有出事按号复查,马车备号筒遇十字街口或墙角转弯,在2丈以外慢驶并吹号、游览马车须择大道行驶、菜场上市禁止马车通行等。当时采用英国交通条列;车辆必须靠马路的左侧行驶,后车如要超车,则必须从前方车辆的右侧超车。驾车者须在马路左边前行,他车须从他车之右边向前。在马路之马或牲口,无论驾车不驾车,应有伶俐之人看管,此人应在随时可以收缰制服之处,不准离开。

上海的西洋式马车由欧洲传入,外型结构精致、多为双轴四轮马车前轮比后轮小,前轮转向,前轴上安置转向盘,车身两侧有车门,轮箍用铁亦或胶皮围成,车身与车轴之间由弹簧连接乘客乘坐舒适。陆续输入的马车款式增多,上海本地也开始制造。车有双轮、四轮之别,马有单马、双马之分,式样有轿车、篷车之别。冬季风雪天乘客着礼服坐轿车、夏日休闲游宜坐篷车、官宦人家乘庄重轿车、贵妇人以及妓女则惯于坐篷车,便于观光游览招摇。20世纪初的亨士美橡皮钢丝轮马车,配阿拉伯驾车马可自扣缰称为摩登。马车上设备考究;绿呢窗帘、白铜痰盂、插绢花瓶。冬季座位铺狐皮褥垫、白铜手炉脚炉、马车夫身着特制的服装,夏天穿葛纱戴凉帽、冬日着皮毛加披肩…马车那时主要为中上阶层人士所雇乘。

晚清旅沪文人葛元煦撰《沪游杂记》中:则沿黄浦、绕马路,远则至徐家汇、静安寺,坐着最新潮的马车兜风自然成晚清上海的时髦娱乐活动之一。所谓旧时 沪北十景:一日桂园观剧、 二日新楼选、三日云阁尝烟、四日醉乐饮酒、五日松风品茶、六日桂馨访美、七日层台听书、八日飞车拥丽、九日夜市燃灯、十日浦滨步月。

上海滩的马车在相当长时间里为出风头必不可少的载具,在娱乐场所集中的四马路,同时那里也聚集很多马车。大马路、宝善街、四马路一带茶馆林立;一壶春、阆苑第一楼、一洞天、桂芳阁、升平楼、菁华楼等,沪人去宝善街上松风阁茗饮谓沪北十景之一。光绪初年沪上三胜楼、开东楼、玉川品香社东洋茶馆内有二八妖姬、高髻盘云陪人调笑是色情招揽客的场所。四马路为市中心区最热闹处,马车出游,必兜转四马路。

沿街茶楼泡一壶清茶,座邻于窗观赏过往马车以为消遣。其实为观看马车上的俊男所拥之靓女谓“飞车拥丽”成那时之第八景。马车出游,必兜四马路。有闲者往往下午到四马路沿街茶馆泡上一壶清茶,临窗而坐,观赏过往马车以为消遣。更有富贾子弟衣着光鲜,伴香艳女子乘豪华马车于春风中,驰往距租界西南约20里处观龙华寺、龙华塔名胜赏沿途桃花。但路遇洋人马车,租界规定西人马车在前,后面的华人马车不准超越,违者罚款。三月乘马车去龙华看桃花成为年俗,而风靡上海。

最初国人仿西式的马车制造工艺落后,车轴易断裂车祸时有发生,除喜好效仿洋人做派的时髦公子外,乘者极少。后经改进车质提高,乘坐者便日渐增多。凡公馆人家均雇有马车夫,备有马车。官绅富豪、贵胄公子、闺阁千金出门都以乘马车为时尚。

宣统三年的1911年8月至民国2年的1913年7月英商公司用马车载客,这种称为omnibus的马车可乘14~16人,由双马牵引,从杨树浦底电车终点站,将到浦东去的乘客转运到轮渡口,运价每英里0.11元。清末民初几乎每条街上都有马房。还有些马车夫自备破旧马车沿街兜客,称为野鸡马车,多集中于十六铺码头一带,车厢可坐四人满座开车,车资每位铜元三枚。

近代华洋杂处的上海,马车是租界中少数外侨、有钱人的代步工具。至19世纪70年代初马车逐渐增多,租界内开始出现经营出租马车的马车行。自此,马车逐渐由私人代步工具发展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办之初,遇到停电,拖拉电车或试辟新路线时亦使用马车。

本文来自第一赛马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
相关信息